1、“为人子方少时”应为“为人子,方少时”出自宋代王应麟的《三字经》,原文如下:“为人子,方少时,亲师 友,习礼仪”译文:做儿女的,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,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。
2、【启示】学会亲近好的老师、好的朋友,并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有益的经验和知识。
3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,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头脑。
(资料图片)
4、扩展资料古人曰:“熟读三字经,便可知天下事,通圣人礼。
5、”《三字经》自宋朝以来,已有七百多年历史,共一千多字,可谓家喻户晓,脍炙人口。
6、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,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、历史、天文、地理、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等,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。
7、《三字经》早就不仅仅属于汉民族了,它有满文、蒙文译本。
8、《三字经》也不再仅仅属于中国,它的英文、法文译本也已经问世。
9、1990年新加坡出版的英文新译本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“儿童道德丛书”,加以世界范围的推广,也是儿童的必读必背的书籍。
10、已经有一千多年历史的《三字经》依然有着巨大的生命力。
11、在过去,包括章太炎在内的有识见的学者,多有致力于《三字经》的注释和续补者。
12、模拟《三字经》形式的读物,如《女三字经》、《地理三字经》、《医学三字经》、《西学三字经》、《工农三字经》、《军人三字经》、《佛教三字经》、《道教三字经》层出不穷,风靡天下。
13、近期,文化部原常务副部长高占祥先生还创作了《新三字经》,同样受到了广泛的关注。
14、《三字经》全文长达1722字,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。
15、《三字经》与《百家姓》、《千字文》并称为"三百千"。
16、《三字经》的内容分为六个部分,每一部分有一个中心。
17、从“人之初,性本善”到“人不学,不知义”,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,后天教育及时,方法正确,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;从“为人子,方少时”至“首孝悌,次见闻”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、尊敬兄长,并举了黄香和诗、三传、五子,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分先秦诸子的著作;从“经子通,读诸史”到“通古今,若亲目”讲述的是从三皇至清代的朝代变革,一部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;从“口而诵,心而维”至“戒之哉,宜勉力”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、孜孜不倦,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,长大才能有所作为,“上致君,下泽民”。
18、《三字经》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,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。
19、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,端正孩子们的思想,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,即“首孝悌,次见闻”。
20、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,即先识字,然后读经、子两类的典籍。
21、经部子部书读过后,再学习史书,书中说:“经子通,读诸史”。
22、《三字经》最后强调学习的态度和目的。
23、可以说,《三字经》既是一部儿童识字课本,同时也是作者论述启蒙教育的著作,这在阅读时需加注意。
24、《三字经》用典多,知识性强,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编成的读物,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。
25、《三字经》的版本很多,清朝道光年间刊行的版本是最通行的一种。
26、我们采用的则是民国年间的增补本。
27、《三字经》其书作者说法大致有四种:一、明代黄佐《广州人物传》十,明末诸生屈大均《广东新语》十一,清代恽敬《大云山房记》二,都以为作者应是宋代末年的区适子;二、清代邵晋涵诗:“读得贞黎三字训”,自注:“《三字经》,南海黎贞撰。
28、”据此以为《三字经》为明代黎贞撰;三、或者又有区适子所撰,黎贞增广之说;四、世传王应麟撰,王应麟(1223—1296),南宋学者,字伯厚,号深宁居士。
29、清代夏之翰《〈小学绀珠〉序》:“迨年十七,始知其《三字经》作者自先生(王应麟),因取文熟复焉,而叹其要而该也。
30、”清代贺兴思《〈三字经〉注解备要叙》:“宋儒王伯厚先生《三字经》一出,海内外子弟之发蒙者,咸恭若球刀。
31、”都明确认为《三字经》是王应麟所撰。
32、 《三字经》具有识字、广见闻和灌输封建伦理道德观念,即传授知识与封建政治思想教育双重功能。
33、书中文笔自然流畅,朴实无华,深入浅出,情真意切.此书中有段仅用三百多字便概括了中华五千年历史的变迁,历来备受赞誉。
34、 《三字经》、《百家姓》、《千字文》,俗称“三百千”,而《三字经》后来居上。
35、这里的“居上”殆源于数字顺序,未必便是根据三书之内容与作用的有意排列。
36、但事实上,综其覆盖读者之广、 教育作用之深以及流传时间之久观而言,《三字经》 在中国古代蒙书教材中,不能不说是影响最大、最有代表性的书。
37、 巍哉,《三字经》堪称“蒙学之冠”。
38、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三字经。
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,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。
Copyright 2015-2022 海峡晨报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:皖ICP备2022009963号-10 联系邮箱:396 029 142 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