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借你钱消费,然后会有人找你催账。
【资料图】
而且,一年找人催账都要花15亿!
最近,顶着「可能成为“消费金融第一股”」的马上金融,传来了要上市的消息。
不过马上消费回应称,该消息不属实。
前阵子,刚被开了一张百万罚单,因为贷前审查不审慎;催收合作机构管理不审慎。
合规监管、行业内卷,也让这家曾经发展神速的公司,压力山大。
百万罚单
前阵子,马上金融收到了来自重庆银保监局的一张百万罚单。
因其贷前审查不审慎;对委外催收合作机构管理不审慎。
相关责任人朱劲、徐轶被警告。
事实上,这不是马上消费第一次被监管层处罚。
早在2017年3月,马上消费就曾因违反征信业的相关条款,被罚款39万。
2021年6月,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也曾发布说:
马上消费金融存在“营销宣传夸大误导、产品定价管理不规范、学生贷款管理不规范、合作商管理制度不健全、联合贷款管理不规范、催收管理不到位”等“七宗罪”。
比如:马上消费“安逸花”APP首页有“超低利率”的宣传表述,实际贷款年利率为7.2%-36%;
通报还指出,马上消费催收短信、催收电话、律师函存在向无关第三方催收的内容。电话催收存在向无关第三方透露借款人信息及侮辱、攻击等情况。
被点名通报批判指出了这么多问题,当时,马上消费的回应是:
诚恳接受监管部门的批评和意见,第一时间成立整改小组,已基本完成整改工作。
但从重庆银保监局最新开出的百万罚单来看,整改显然是还没到位。
我看了下黑马投诉的搜索,与马上消费相关的结果高达59024条,大部分与高利贷、暴力催收、莫名被贷款有关。
上市遇阻
马上消费金融的创始人,是原京东联席董事长兼首席战略官(CSO)赵国庆。
在离开京东一年后,赵国庆的创业项目——消费金融公司马上金融于2015年6月正式开业。
起步挺牛的,不仅顺利在重庆拿到消费金融牌照的试点资质,股东包括重庆百货、北京中关村科金、重庆银行、阳光财产保险股份、中金公司等,可谓大有来头。
还是那句话,投资者的钱,当然不是白拿的。
这么多大佬选择投钱给马上消费,除了美其名曰看好消费金融的未来,瞄准的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共同目标:
上市圈钱!
早在2020年9月,马上消费就曾试图发起上市冲击。
彼时,重庆银保监局,原则上同意马上消费金融IPO,首次发行规模不超过13.33亿股。
随后,重庆证监局也显示,马上消费在2021年1月与中金公司、中信建投签订了辅导协议。
但是并未披露具体上市板块。
但等了两年多,上市的事情始终没下文。
而这次传出要在创业板上市,马上消费的高管们也是急急忙忙出来否认,对上市呈现出一种讳莫如深的态度。
有分析认为,在经过几轮合规整改之后,消金公司的上市难度,大大增加了。
目前,国内共有30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,尚无一家成功上市。
科创板方面,限制房地产和主要从事金融、投资类业务的企业在科创板发行上市。
创业板方面,禁止从事学前教育、学科类培训、类金融业务的企业在创业板发行上市。
而马上消费金融作为科技金融企业,以金融为根本属性,归属银保监局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处监管,其上市之路注定不会平坦。
内卷加剧
一边是上市迟迟未竞,投资人干着急。
另一边却是消费金融领域入局者越来越多,内卷加剧。
目前,国内共有30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,其中27家已开业。
在已批复的消费金融公司中,银行系为主力,有银行参股、控股的消费金融公司多达23家。
大家都想来吃消费金融的这块大蛋糕,但行业的规模增速却在放缓。
数据显示,截至2022年末,全国已开业的30家消费金融公司资产总额达8844.41亿元,同比增长17%,增速较2021年的43.5%大幅放缓。
而根据马上消费股东重庆百货披露,2022年,马上消费实现营业收入135.3亿元,同比增长35.16%;净利润17.9亿元,同比增长29.34%。
截至2022年末,该公司总资产665.10亿元,较上年末增长8.87%,增速同样有所下滑。
图源,马上消费金融官网
除了规模增速有所放缓的隐忧以外,马上消费的另一重隐忧,还在于不良率的提升。
根据新世纪跟踪评级报告,2019年-2021年,马上消费金融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3.01%、2.89%、2.76%,其中,2019-2020年末不良贷款为逾期90天以上贷款,2021年末不良贷款为逾期60天以上贷款。
猫姐之前写过另一家互金公司乐信。截至2022年底,乐信在贷余额为996亿元,90天以上逾期率2.53%,达到历史新高。
显然,马上消费的不良贷款率,比乐信还要高出不少。
为了对冲不良贷款的影响,马上消费计提了大规模的资产减值损失,2019年-2021年,金额分别高达59.26亿元、45.55亿元和50.82亿元。
考虑2022年大环境不佳,马上金融计提的金额,只会高不会低。
一面是风险管控面临的压力,另一面则是费用的不断增加。
2019年至2021年,公司业务及管理费用分别为22.16亿元、23.6亿元、33.65亿元,其中代理催收费用为10.36亿元、11.56亿元、15亿元。
就,怪不得那么多人投诉马上消费暴力催收!
值得一提的是,在马上消费的营收构成中,利息收入就是大头。
据马上消费披露的年报,2021年,马上消费获取的利息收入就已经超过100亿元!
暴利啊!
监管趋严,增长放缓,竞争加剧,获客成本增加,不良率抬头,上市又迟迟没有看到希望…
看起来,马上消费似乎走入了一条窄路。
Copyright 2015-2022 海峡晨报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:皖ICP备2022009963号-10 联系邮箱:396 029 142 @qq.com